大豆食心虫,鳞翅目,小卷叶蛾科。主要食害大豆。
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入大豆荚内食害豆粒。成虫:体长5~6毫米,翅展12~14毫米,黄褐色暗褐色。卵:扁椭圆形,长约0.5毫米,初产乳黄白色,后变白色。幼虫有5龄。初孵乳桔黄色,老熟时橙红色。长8~10毫米,头及前胸背板褐色。蛹:体长约6毫米,褐色,第2~7腹节背面,前后缘各有刺一列,第8~9腹节仅有1列大刺。茧长椭圆形,白色丝质,外附有土粒。
大豆食心虫一年发生1代,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,各虫态发生期北部偏早,南部偏晚。幼虫一生平均食害20~30天老熟,大豆收获前在荚的边缘咬一孔由荚内脱出。幼虫脱荚后,便潜入土中结茧越冬。入土深度因土壤种类而异,砂壤土4~9厘米,粘性黑钙土多在1—6厘米,最深可达13厘米。成虫产卵最适宜温度为20~25℃,相对湿度为95%,高温干燥或低温多雨均不利于成虫产卵。降雨与大豆食心虫发生程度非常密切。幼虫脱荚盛期若雨量较大,土壤湿润,有利于幼虫入土和越冬,下年发生则重。化蛹期干旱或下暴雨当年发生迟,危害轻。大豆连作田虫害较重。大豆结荚盛期如与成虫产卵盛期相吻合,则往往受害严重。
推荐防治方法:在幼虫孵化初期,每667m2用100亿孢子/ml短稳杆菌悬浮剂80~100毫升兑水45公斤左右均匀喷细雾。 |